砂仁 – 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
砂仁,又名缩砂仁、缩沙密、缩砂蓉等。性温,味辛。归胃经、脾经、肾经。可化湿开胃、温脾止泻、理气安胎。属化湿药。
砂仁含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龙脑、右旋龙脑、醋酸龙脑脂、芳樟醇、橙花叔醇等,其中醋酸龙脑脂可衡量砂仁质量优劣。另含樟脑、3-甜没药烯、乙酸龙脑酯、吉马烯、α-金合欢烯等成分。可抗血小板聚集,扩张血管,抑制胃蛋白酶活性,抑制胃酸分泌,促进肠道运动,镇痛等。其水煎剂能增进肠道运动,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。
砂仁是姜科植物阳春砂、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。8~9月果实由鲜红转紫红色,种子由白色变为褐色或黑色而坚硬,嚼有浓烈辣味时即可采收。一般采用“烘焙法”,即将鲜果摊在竹筛上面,置于炉灶上以文火焙干。加工过程分3个工序进行:“杀青”、“压实”、“复火”。当焙至皮变软时(五六成干),要趁势喷水1次,使皮壳骤然收缩,干后皮内紧密无空隙。也可以采用晒干法。
阳春砂是多年生草本,根状茎圆柱形,匍匐地面,直立茎高80~200厘米,直径1~1.5厘米,基部膨大球状。多野生或栽培于山谷林下阴湿处,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传说很久以前,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,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,一头接一头地病死。惟有蟠龙金花坑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没有发瘟,而且头头健强力壮。当地几个老农感到十分惊奇,便召集这一带牧童,查问他们每天在哪放牧?牛吃些什么草?牧童们纷纷争说:“我们全在金花坑放牧,这儿生长一种叶子散发出浓郁芳香、根部发达结果实的草,牛很喜欢吃”。
老农们听后,就和他们一同到金花坑,看见那里漫山遍野生长着这种草,将其连根拔起,摘下几粒果实,放口中嚼之,一股带有香、甜、酸、苦、辣的气味冲入了脾胃,感到十分舒畅。大家品尝了以后,觉得这种草既然可治牛瘟,是否也能治人病?所以就采挖了这种草带回村中,一些因受了风寒引起胃脘胀痛、不思饮食,连连呃逆的人吃了后,效果较好。后来人们又将这种草移植到房前屋后,进行栽培,久而久之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,这就是阳春砂仁的由来。
功效作用:化湿行气、温中止泻、理气安胎、化骨哽、温肾下气。
食用方法:
1、砂仁粥:砂仁6克,粳米50克,将两味同放入锅中,加水熬煮成粥,每日早晚食用。
2、砂仁炒肚条:砂仁粉6克,猪肚200克,酱油、料酒各6毫升,食盐、味精各2克,葱花、姜末各5克,炒制。佐餐食用。
3、砂仁炖肘子:砂仁6克,猪肘子250克,酱油、料酒各6毫升,食盐、味精各2克,葱段、姜片各5克,花椒、大料、桂皮各3 克,炖至猪肘烂熟即可。佐餐食用。
4、砂仁茶:砂仁粉6克,白糖15克,将两味放入保温杯中,以适量沸水冲泡,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。
5、砂仁酒:砂仁20克,黄酒800毫升,将砂仁放入酒坛中,密封浸泡2日即可。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(约15毫升)
6、砂仁蒸鲫鱼:鲫鱼300g、砂仁5g、芝麻油、食盐、生姜汁、淀粉适量。新鲜鲫鱼一条,宰杀干净备用;生姜汁与砂仁准备好备用;玉米淀粉备用;将砂仁研碎,放入小碗中,加入芝麻油和食盐调和均匀备用;将调好的砂仁料均匀地抹在鲫鱼的腹腔内;取适量的淀粉,将鱼腹开口处抹上,省得料汁外流;将处理好的鲫鱼放入蒸鱼盘中;将处理好的鲫鱼放入蒸锅,凉水18分钟,大火水开后转中火蒸;蒸熟,即可食用。
7、砂仁蒸鸡:鸡肉400g、砂仁15g、枸杞10粒、葱姜适量、盐2g、绍酒15ml。鸡洗净,鸡肉剁块,放入锅中焯水,去血沫;砂仁十粒左右,拍碎,最好研磨成粉;将焯过的鸡肉倒入汽锅中;再下入葱、姜、盐、绍酒、枸杞;最后均匀地洒上磨好的砂仁;然后放在蒸锅里蒸半小时即可。
8、砂仁炒鳝丝:鳝鱼300g、韭黄200g、香葱1棵、老姜3片、蒜2瓣、砂仁5颗、绍兴黄酒2汤匙(30ml)、高汤2汤匙(30ml)、生抽、油各1汤匙(15ml)、盐1茶匙(5g)、糖2茶匙(10g)、白胡椒粉1/2茶匙(3g)、芝麻香油1茶匙(5ml)。鳝鱼宰杀去骨;去骨鳝鱼斩去头尾,用流动水冲洗干净血水和黏液,先切成5cm的段,然后再切丝;老姜切丝,香葱切段,蒜拍碎,切成蒜末,韭黄洗净,切成4cm长的段;大火烧开煮锅中的水,放入鳝丝汆烫至水再次沸腾,捞起沥干水分备用;大火加热炒锅中的油至6成热,投入砂仁、香葱段、老姜丝和蒜末,煸炒至散发出香味,然后投入焯过的鳝丝翻炒均匀;炒锅中加入绍兴黄酒翻炒1分钟,然后加入韭黄段翻炒至韭黄段变软,加入生抽,盐,白砂糖翻炒均匀,加入高汤加盖焖2分钟;最后撒入白胡椒粉翻炒均匀,出锅前淋上芝麻香油即可。
9、砂仁白术陈皮煲:白术25克、砂仁6克、陈皮1/3个、猪肚1个、生姜5片。春砂仁敲碎,余各药物稍浸泡,猪肚洗净,翻转,以生粉反复揉擦,再洗净,切块,除春砂仁外,将各汤料放入瓦煲,加入清水2500毫升,文火煲约两小时,下春砂仁,片刻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,此量可供4-5人用,弃药渣,猪肚可捞起,拌酱油供佐餐用。
食用禁忌:
阴虚有热者忌服砂仁。口服,偶有过敏反应。凡腹痛属火,泄泻得之暑热,胎动由于血热,咽痛由于火炎,小儿脱肛由于气虚,肿满于气虚,肿满由于湿热,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,皆须详察鉴别,难以概用。